央媒看贵州丨农民日报:村里浸润好风俗 “无酒也成席”让宴席回归本质

农民日报 | 2025-07-17 08:55

今天(7月17日),《农民日报》刊发《村里浸润好风俗 “无酒也成席”让宴席回归本质》。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青山镇营山村,只见村民令狐萍家院落整洁,门楣上朱红的婚联仍透着喜庆。

近日,令狐萍为儿子操办婚宴时,提前15天便主动向村委会报备,更积极响应“无酒宴席”倡议,以清茶、鲜榨果汁替代传统酒水,让喜宴既保留传统礼俗又焕发文明新风。这一场景,正是近年来青山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的生动写照。

长期以来,“无酒不成席”的观念在农村宴席中根深蒂固,“劝酒”“拼酒”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带来的酒后事故数量攀升现象也引发了群众关注。

“红白喜事本质上是人情的体现,寄托着亲朋对‘新人’的祝福和对‘故人’的追忆。然而,这些传递美好、寄托哀思的礼俗却在逐渐‘变味’,群众也深表反感。”青山镇副镇长张良凤说。

吕永进是营山村村民,他待人宽厚、统筹能力强,每逢寨邻举办宴席都会请他担任“总管”。酒后安全事故的发生,让他开始思考:如果宴席上取消用酒,是否能减少事故发生?2023年起,青山镇以营山村为试点,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家族会等形式,多角度宣传酒席用酒的弊病,广泛征求群众建议,形成“无酒也成席”的共识,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

事实上,要让主家体面,让宾客理解,让文明新风吹进心坎,并不容易。“刚开始的时候有点难度,外面来的亲戚有好些会开口要酒。后来,我们干脆在宴席期间写一张不提供酒水的告知书,大家慢慢就形成习惯了。”吕永进说。

为推动新规落地,营山村推荐村民小组长兼任组内红白事“总管”,凭借其在乡俗事务中的话语权,既打消了主家“不摆酒怕失礼”的顾虑,又以权威回应邻里质疑。

“我们这的红白喜事好几年都没有上酒了,现在大家的安全有了保障,主人家的负担也轻了,这是真为大家好!”一旁的村民甘清敏说。

“‘无酒也成席’的新风好不好、行不行?关键还得看群众认可不认可。”营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大伟说,通过近两年的推行,全村群众已自觉遵守,周边吃席群众已从“见证者”向“参与者”转变。试点以来,村里交通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也减少了,基层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人到人情到’的文明新风,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移风易俗带来的好处。”张良凤说。下一步,青山镇将进一步优化村规民约,探索“积分制”“红黑榜”等激励措施,推动文明新风从“试点”走向“全域”。

如今的营山村,以茶香替代酒气,以谈笑取代劝酒,文明理念已化为群众自觉,不仅让宴席回归相聚本质,更让“情”与“孝”的本色在乡村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