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124期 总第500期)

贵州资本市场 | 2025-07-04 09:18

一、压缩“政策套利”空间!地方招商引资规范发展再提速。据证券时报网发布消息,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这是过去一年多来,国家层面在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政策接连出台背景下的再次发声。

目前,基金招商仍然是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而作为地方“基金招商”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创投机构的募资、投资都将面临变革。市场人士认为,地方强化招商引资信息披露后,创投机构将迎来三方面利好:一是尽职调查更便利。创投机构在为被投企业选择落地城市时,可以更方便地横向比较不同地区的政策优劣、营商环境和政府信誉,做出更理性的决策。二是降低“被投后”风险。信息披露可以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承诺不兑现”风险,白纸黑字的公开信息,将成为企业和投资机构权益的保障。三是发现“价值洼地”。一些过去不擅长宣传,但营商环境扎实、政策兑现能力强的“宝藏城市”,将更容易被创投机构发现。

二、并购重组潮起!重塑投行生态,推动业务转型。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上半年A股全市场股权募资总额突破7610亿元(按上市日口径),同比上涨超400%。高速扩容的市场背后,投行业务集中化趋势进一步凸显。

IPO新申报项目成为行业格局变动关键变量。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2025年上半年交易所受理IPO企业达180家,已超越2024年全年。项目数量居前七位的保荐机构合计承揽96.5单项目,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在强监管的背景下,项目经验丰富、风控体系完备的大型券商在承揽优质企业项目时具备天然优势。同时,政策对新兴产业融资的持续倾斜,也为部分中小券商创造了空间。随着注册制全链条深化,北交所改革持续推进及新质生产力企业加速上市,同时具备特色行业团队与区域性资源的券商正抓住政策东风寻求“弯道超车”。

以国联民生证券为例,其选择“区域深耕+产业绑定”的差异化战略。国联民生证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5.62亿元,北交所项目储备量增长40%,并以9单IPO受理量跻身行业前列。

今年以来,券商并购重组节奏加快。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有利于提升券商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同时也推动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

三、“创投辽宁”布妙手 激活科创“新棋局”。据证券时报网发布消息,7月2日,辽宁省政府主办的2025创投辽宁发展大会在沈阳市召开,大会聚集了省内外超百家优质创投机构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参会,促进了资本与产业的深度对接。

市场人士表示,金融机构通常会关注辽宁的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并进行投资。以科技创新为例,辽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2023年其高技术产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可以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助力其发展壮大。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负责人表示,2024年以来,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与693家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共开展213项合作攻关项目,推进256项成果转化。为了鼓励创新,辽宁还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遴选推荐1598家企业纳入“白名单”,发放科技贷款5.26亿元。同时,辽宁还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遴选2500多名企业科技特派员,精准解决企业创新需求1500多项,实现了“把科研创新做在生产线上”。

四、天津拟出台行动方案,60项金融措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据大河财立方发布消息,天津市就《天津市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公开征求意见,拟从18个方面推出60项措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体为:

加大金融资本引聚力度。出台天津市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大财政资金筹集力度,做强市级天使母基金,推动创业投资类基金与产业投资类基金形成良性互动和接续发力,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种子天使创投产业并购”股权投资体系。

营造创业投资浓厚氛围。支持各类创投基金投资本市未上市科技型企业,对投资满按实际投资额中社会资本部分的2年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按实际投资额中社会资本部分的1%给予奖励,每家创业投资管理机构每年最高奖励500万元。

优化政府国资基金管理。发挥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的带动作用,市或者区单独一级财政出资比例上限可提高至70%,市、区两级财政合计出资比例上限可提高至80%,合理确定让利比例。

优化科技金融产品服务。支持试点银行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鼓励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落实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

五、深圳市龙华区:加大并购重组支持力度,设立并购重组专项母基金。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近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印发《龙华区促进上市培育服务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完善上市培育服务体系,加大并购重组支持力度。

《行动方案》提出,完善上市储备培育库机制。拉通上市储备培育库与“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国高”等企业培育机制,会同上级监管部门主动摸排有上市意愿的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入库。加大对多法人主体、重大产能布局市外的企业关注力度,通过加强上市培育促进企业提高发展质量。

加大并购重组支持力度。聚焦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支持企业开展产业上下游并购重组。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强链补链、跨行业并购重组,支持并购实现关键技术水平提升的优质未盈利资产;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对集团(母公司)下属机构落地龙华区的支持力度;设立并购重组专项母基金,吸引头部券商机构、辖区大型上市公司参与出资,共同做好并购重组资金支持。

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基金雨林”。拓展与市场头部机构合作,丰富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池”,推动已落地龙华区的“20+8”产业基金加快对龙华区的投资进度,鼓励龙华资本作为基石投资者支持辖区企业。引导区内外私募机构转型为大胆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孵化“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积极探索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AIC股权投资等在龙华区落地实践,拓展投资基金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在辖区发起设立的主要投向特定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推动私募股权机构联合银行、融担机构等构建“投资+贷款+担保”的新型投贷保模式,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投融资需求。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上市培育。进一步加深同专业金融研究机构合作力度,便利企业境内外上市政策咨询,协调跨境金融机构为企业出海提供金融银团服务,推动已在港交所上市的辖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