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旁的“宇宙窗口”:“90后实验室”引燃暑期探索热
暑期正当时,中国天眼景区的天文研学热潮持续升温。由一群90后青年创建的天体物理实验室,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学生和游客架起探索未知宇宙的桥梁。
近年来,中国天眼景区依托大国重器中国天眼,整合天文科普、时代精神、文创产品等多样资源,逐步形成以“红色+科技”吸引人、科研精神感染人、研学产业留住人的集聚效应,成为多功能红色旅游新兴目的地,吸引了很多研学团队和天文爱好者前来。其中,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为一体的天体物理实验室,成为了不少游客探索未知的绝佳选择。
实验室讲解员正在进行课程讲解
“相对于其他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我觉得这里干货最多,硬核知识最多。以前高考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也是把南仁东、中国天眼当作典型事例来写的,但是笔上写,实际没有考察过,所以我想借高考完到贵州来实地看看中国工程背后的那些航天精神。”浙江游客寿小瑜说。
这间位于中国天眼旁的天体物理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是90后,他们都是天文学专业或从事相关工作。在中国天眼的吸引下,在这里集聚,并找到了用武之地。但实验室的创建人邹金焘,最初却与天文学毫不相关。
研学学生在了解天眼建造历程
中国天眼景区天体物理实验室负责人邹金焘说道:“因为我学的是旅游管理,最开始我是以导游的身份进入天眼的,在旅行社里面实习,知道了客户要什么,所以我们就尝试着提供一点课程,开始扩展了观星活动,再扩展到和天眼相关周边的物理实验课程。”
经过不懈努力,天体物理实验室走向了正轨。通过两年多的运行,邹金焘认为,创建天体物理实验室对于人们走近和了解国之重器中国天眼意义重大。“来天眼没有请讲解员的话,可能就是觉得看完这个锅很大,但他不知道里面的原理,不知道对于射电、天文来说有多么大的进步,如果到我们场馆来了,我们会介绍光学和射电的区别。”
物理实验
面对良好的市场前景,邹金焘也十分清楚,想要提供完备的研学课程,光凭她旅游管理的知识是无法完成的,于是她找来了天文学专业并具有科普工作经验的郝元三作为合作伙伴。
郝元三加入团队后,针对中国天眼相对应的理论知识设置了观星课、模拟抛物线等,对游客、研学学生来说,简单易懂的课程,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参与感、体验感。
带学生感受物理实验
“比如说我们的观星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天文望远镜的原理,自己组装望远镜,还能观测到非常漂亮的天体。天眼本身是接受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波,很难理解它的原理,我们的实验环节,能够让他们间接地去触摸天眼所感知到的电波。”中国天眼景区天体物理实验室讲师郝元三介绍。
研学学生动手搭建中国天眼模型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人类为什么总是想探索未知、向往宇宙?郝元三借用南仁东先生的话说: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他无垠的广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人类终究是要仰望星空的,一个民族要有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孙艳 罗再祥
编辑:陆恩凤
初审:陆恩凤
校审:简定娟
审核:吴贵梅
监审: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