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砺初心 通途作答卷

贵州交通广播、贵州公路 | 2025-08-07 08:06

2025年汛期,持续不断的强降雨笼罩大方县。雨水倾泻不止,一遍遍冲刷着大地。随之而来的,是境内多处暴发的山洪,以及土体在含水量升高后不堪重负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大方公路管理段管养的4条国省干线遭受严峻考验,路基坍塌、边坡滑塌、涵洞冲毁、路面积水等水毁险情迭出,面对“雨量风级超历史、防汛难度超预期”的严峻现实,保障这些关乎民生出行、救援通道、经济发展的交通命脉畅通,成了一张异常艰巨的考卷,铺展在全段干部职工面前。

如何答好这张沉甸甸的考卷?大方公路管理段全体干部职工以雨为令,闻汛而动,用日日夜夜的坚守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狂风暴雨中书写着公路人的答案。

大方公路人在瓢井镇中洞村“逆浪而行”   顾玉林 摄

沉着应考,筑牢防线

答卷,始于充分准备,入汛前,全段便绷紧心弦。

组织保障到位。汛期伊始,由段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防汛应急领导小组迅即成立。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各股室负责人悉数纳入,构建起坚强的指挥中枢。依托养护合同,管养路网被科学划分为三个责任片区,三家养护企业班组分别组建15人、17人、14人的日常养护与应急抢险队伍,通过明确片区划分,确保指令直达、响应及时、行动高效,为汛期构筑起严密的组织防线。

向群众讲解通行状况,进行交通指引   查承玲 摄

物资储备充足。秉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理念,以养护企业为主体,协调社会资源,分片区建立应急设备物资清单。核心片区提前预置挖掘机、装载机25台套,运输车32台,抽水机具3套,发电机1台,以及足量的照明设备、钢钎、铁铲、锄头、雨衣等应急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响应机制高效。严格落实省汛期灾害预警“211”叫应机制,建立养护企业及班组联合调度工作群,确保预警和工作指令直达一线。段领导带头执行24小时值班带班,应急值班室双人值守,保障信息渠道畅通、响应迅捷。5月21日收到气象部门强降雨预警后,立即部署力量,预置物资,专人调度,为次日凌晨的抢险争取了宝贵时间。

全力解题,抢通生命线

险情即命令,抢通即天职。面对一道道突如其来的“考题”,全段干部职工奋力攻坚,风雨中,争分夺秒是常态。

闻令即动保救援。5月22日凌晨4:30,刺破雨夜的指令传来,管养的G321线大纳路、S307线沿线落石、树木倒伏,严重影响通行,尤其阻断了前往重灾区的救援通道。时间就是生命,现场应急工作组立即成立,就近调配抢险设备和人员火速集结,冲向雨幕。设置警示标志、实施交通管控、清理倒伏树木和落石……一系列动作在雨夜里紧张而有序地展开,有力保障首批救援队伍挺进受灾严重区域,为后续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窗口。

G321线K1641+900处清理坍方   查承玲 摄

科学攻坚破难题。灾情持续发展,道路阻断频发。在毕节公路管理局统一指挥下,坚持“先保主干、后清支线”的原则,抢通与修复同步。面对G321线联坪村路段发生的严重垮塌,抢险人员第一时间利用无人机航拍掌握灾情,现场分析研判,果断确定“机械清障为主、人工辅助协同”的抢通方案。风雨中,机械轰鸣,人影穿梭,抢险队员冒风雨、顶风险,奋力清障。仅4小时,便在复杂环境中抢通半幅应急通道,打通“生命线”关键梗阻。

持续奋战保畅通。整个汛期,全段始终处于高强度抢通状态。累计投入抢险人员729人次,各类机械设备312台班。精准施策,高效处置大小水毁点72处。养护工人克服恶劣天气,连续作业,累计完成边坡坍方、边沟堵塞、路面淤泥等清理6.18万立方米,修复、新增圬工砌体37.1立方米,恢复涵洞2座,同步对26座涵洞实施了预防性养护(修复裂缝19.5平方米)。

用心答题,枝叶关情

保通是职责,服务群众是根本,在奋力抢通的同时,始终将群众出行需求和安全放在首位。

畅通信息便民行。深知路阻牵动民心,每次阻断发生后,第一时间通过“毕节公路”网站、微信公众号、地方媒体等平台,发布路况信息和绕行方案8次。在关键水毁断点现场,及时设置绕行方案公告牌4块,清晰指引。公布热线,畅通反馈,汛期成功接收并处置群众提供的交通阻断信息8起,倾听群众声音。

排忧解难护民生。道路中断期间,联合交警、执法大队等部门现场疏导交通,耐心解答滞留人员疑问,细致讲解绕行路线,协调指挥车辆有序通行,为有紧急需求的司乘人员提供通行指引与帮助,引导车辆安全绕行,最大限度减少拥堵延误对群众出行的影响。道路初通后,没有停歇,主动协助乡镇清理村道及居民房前屋后淤泥,并联合乡镇政府邀请受影响村民代表,共商坡体卸载治理方案,切实纾解民忧。

安全员在高风险点引导交通、监督施工   查承玲 摄

排查隐患守安全。坚持隐患排查治理贯穿始终,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入汛以来累计巡查排查1584人次。对发现的边沟堵塞、桥梁泄水孔不畅、涵洞淤积以及护坡、挡墙等构造物损坏等问题,及时疏通清理,修补加固。累计完善修复路肩、增设浆砌片石挡墙、清理排水设施淌底等4162.21立方米,努力将风险消弭于萌芽,守护出行安全。

复盘提升,固本强基

经此一役,更思长远。防汛保通取得阶段性胜利之际,全段深刻反思,系统总结,着眼构建更具韧性的公路防灾减灾体系。

根治隐患强基础。应急响应结束后,迅速转入灾后重建。对G321线瓢井镇中洞村涵洞冲毁、边坡垮塌等复杂险情点,按照修复方案集中攻坚,20余天内高效完成了2处路基边坡垮塌和1道冲毁涵洞的恢复重建,治理G321线3处潜在危岩崩塌和1处顺层边坡,防止土体含水量过高出现崩塌失稳破坏,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连夜奋战开展道路抢通工作   路鹏 摄

查漏补缺补短板。深入剖析汛期暴露的薄弱环节,拓宽无人机使用场景,增设桥梁检修步道8处,边坡检修步道1处,检查管养道路沿线边坡更快更精准;根据汛期变化更新台账,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级分类治理,清除危岩体665立方米,系统性完善排水设施,新建排水沟111.2米,切实提升了公路基础设施的抗灾韧性和耐久性,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灾毁恢复重建。

优化协同提效能。持续强化与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气象、公安交警等部门协作,固化信息共享、联合会商、应急联动机制,定期演练磨合,提升跨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内部优化应急响应流程,科学调整抢险力量布局和应急物资储备调运,确保响应更迅速、处置更高效。

固化机制利长远。将汛期验证有效的预警“叫应”、片区化负责、快速响应等机制固化为常态制度,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确保各类应急机制落实到末梢;持续关注天气变化情况,认真研判防汛形势,增强日常精细化养护管理力度,提升隐患排查治理质效,强化应急力量预置,夯实安全运行根基,为未来极端天气挑战做足准备。

风雨是考卷,行动是答案。2025年这场超常汛期“大考”,大方公路管理段全体干部职工,以坚守诠释责任,用汗水书写担当,凭效率抢通生命线,靠服务温暖群众心。他们在泥泞风雨中,交出了一份“保通保畅保民生”的合格答卷。

风雨洗礼后,道路终将是坦途。而深植于大方公路人心中的那份守护路网畅通、服务一方百姓的初心和使命,必将在这片土地上持续生长,为沿线的繁荣与安宁,提供最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