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居丨中秋不只是吃月饼,贵州少数民族中秋还有这些“隐藏菜单”.......
提到中秋,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月饼、团圆和赏月,但你知道吗?在贵州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不同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各自独特而丰富多彩的中秋习俗。
苗族——跳月,舞动月光下浪漫与传承
中秋佳节,苗族同胞有着“跳月”的传统习俗。每逢这一夜,族里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皆会相聚在山村中的开阔之地,载歌载舞,欢庆佳节。
“跳月”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月亮是一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他与名叫水清的姑娘相爱并历经磨难,最终幸福地结合在一起。苗族同胞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故事,便每年举行“跳月”活动。
如今,在中秋之夜,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象征着纯洁明亮的爱情和团圆的喜悦。
布依族——中秋夜,“瓜崽”里话团圆
布依族人中秋节晚上有“偷瓜祭月”或“送瓜崽”的习俗。人们吃完晚饭,自发来到寨上小晒坝或大树脚下,待寨上老小到齐后,偷南瓜活动在嘻闹声中悄然拉开帷幕,人们自由组合四处分散。农历八月本也是果实飘香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瓜地里的“内容”极为丰富,只要是瓜大滚圆就偷,大家认为这是拜月最好的物品。
而在布依族,还有“偷瓜送子”的习俗。大家将偷来的瓜精心装扮,然后把“瓜崽” 送到婚后多年未生育的夫妇家中了,并悄悄放在夫妇的床上,祝愿他们早生贵子,习俗蕴含着对新生命的期盼以及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土家族——全家总动员打糍粑,甜蜜报表!
土家人在中秋节里有“打糍粑”“拜月”等民俗活动。土家人把月亮当作成人之美的红娘,中秋节被视为“月老大人”的寿辰,因此人们会“打糍粑”“拜月”为其祝寿。
手巧的姑娘还会在糍粑上写上一些“花好月圆”“百年鸾凤”等字,因为在土家文化中,糍粑象征着对爱情忠贞不渝,像糍粑一样与心上人永不分离,糍粑圆圆的形象也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侗族——“偷月亮菜”的奇妙夜
侗族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即“偷月亮菜”。相传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会降临下界,把甘露洒遍人间。侗族姑娘会在中秋清晨起床到菜地里采集有甘露的瓜菜,如果能采到一个并蒂瓜果,就表示姑娘们能收获爱情。侗族小伙也可以偷菜,但不能带回家,要在菜地里吃了。
已婚妇女们这一夜也可以同样到别家菜园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毛豆的谐音,指小孩)的健康。正因如此,侗族人民在这一夜能都够共同享用浸润着甘露的瓜果蔬菜,在欢声笑语中品味着来自上天的恩赐,心怀感恩与喜悦。
仡佬族——祭祀祈福 团圆盛宴
仡佬族把中秋称作“八月节”,又称“迎新谷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到二十日举行。仡佬族同胞十分重视这个节日,届时,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寨里最宽敞的地坪上。由族老指定的几位壮汉将大牯牛牵入场地。这时,全寨的最长者“族老”对天祈祷,祈求五谷丰登。
仪式完毕后,全族聚餐,狂欢至深夜。第二天,各户继续举行家宴。节日过后,开始秋收。
中秋佳节是一个团圆的时刻,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时刻。
在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上,少数民族习俗如同璀璨星辰,世代传承,熠熠生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