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丨再熬就看不到清晨的粥了

视听产品部 | 2025-08-17 21:06

 

我深深理解熬夜的无奈。白天的时间总像不够用?只好向黑夜“借”几小时来充电;工作压得喘不过气?不得不通宵达旦赶进度;又或许,只有万籁俱寂的深夜,才能找回一点属于自己的自由呼吸——哪怕代价是透支明天。

有人把熬夜分为“被迫”“习惯”与“报复”。其中“报复性熬夜”戳中无数人的心:白天被工作、学业、社交榨干,仿佛只有夜深人静,才能夺回一点掌控感,追剧、打游戏,哪怕只是放空发呆。“白天太忙,晚上才能打会儿游戏”“终于松口气,不做点啥总觉得亏了”——这心声,你是否熟悉?

然而,无论何种理由,熬夜最终报复的,都是自己的健康和未来。我也曾对熬夜不以为然,直到目睹一个朋友轰然倒下。他为了赶项目,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连续一个多月熬到凌晨两三点。那天,毫无征兆地,他突然晕倒在工位上。抢救室外,医生那句“再晚五分钟人就没了”,像一盆冰水浇醒了我。事后他心有余悸:“真怕了。以前总以为身体是铁打的,扛得住。鬼门关走一遭才懂。”事关生死,岂容侥幸?好好睡觉,从来都是头等大事。

想起大学时一位室友,堪称作息标杆:晚11点准时入睡,早6点雷打不动起床。白天事白天毕,时间安排得滴水不漏。四年里,他总显得从容笃定。我们曾笑他错过午夜喧嚣与星光。他却反问:“你们见过清晨六七点的太阳吗?看着城市一点点苏醒,那种把一天拉长的踏实感,千金难换。”若想重掌生活节奏,不妨从早睡早起开始转动钥匙。有人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拥有治愈昨日的魔力。”是的,与深夜的寂寥相比,清晨自有一份蓬勃的生机与希望。

许多人状态矛盾:白天捧着保温杯研究养生,对“猝死”心惊胆战;夜晚却追最长的剧、熬最深的夜,仿佛无所畏惧。

改变不易,如何挣脱“夜猫子”魔咒?

提升效率是根本。工作学习时,你能否全情投入?是否常被手机、闲聊打断?记住:专注才能高效。高效完成事务,时间自然“延展”,无需靠熬夜“抢夺”。

强化自律是关键。“再玩会儿就睡”“只看一集”……这些念头常将人拖入深渊。熬夜的元凶,常是自制力的溃败。战胜它,需要循序渐进:每天提早5分钟睡或早起。微小坚持,终抵健康彼岸。

学会调节是智慧。若因夜班、紧急任务无法避免熬夜,更要懂得及时补偿休息,让身体喘息。这不是妥协,是另一种自爱。

熬夜的理由纵有千万,但没有任何一条,值得你押上健康的赌注。身体无恙,生活的沟坎总有翻越之机;健康崩塌,眼前繁华终究过眼云烟。

愿你夜夜好眠,带着满足安枕;更愿你日日早起,迎着晨光启程。余生精彩,别让熬夜拖垮了你追逐的脚步。

摄影/撰文: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