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施秉: 一丛金参承露长 千亩药田鼓“钱囊”
七月流火,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白垛乡石家湾村1200余亩太子参基地却一片清凉的翠绿。阳光倾泻,叶浪翻涌,微风掠过,仿佛整片山谷都在悄悄倒计时,等待一场金色的盛宴。
工人在施秉县白垛乡石家湾太子参种植基地务工
沿着田埂走去,泥土的清香混着药材甘洌扑面而来。50多名村民散布其间,或蹲或坐,小锄头上下翻飞,一簇簇金黄饱满、肥硕诱人的太子参“哗啦啦”跃出地面,像撒了一地的碎金。抖土、分拣、码筐,动作一气呵成,竹筐很快堆成小山。
工人在施秉县白垛乡石家湾太子参基地收挖太子参
“按斤计酬,两块钱一斤,手慢也能挣一百多!”石家湾村的李大姐捧起一把参根,汗珠顺着笑纹滚落,“家门口上班,抬脚就能回家给孙子做饭,美得很!”
工人在施秉县白垛乡石家湾太子参基地将太子参进行分拣
这份“美差”源自白垛乡的“共富方程式”——支部牵头、合作社推动、农户参与,加之土地流转赚“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一条“流转一片、务工一群、致富一方”的太子参产业带,沿着山脊串点成线、聚线成面。
工人喜笑颜开地捧起金莹饱满的太子参
数字是最好的注脚,该乡今年太子参种植面积达5300余亩,亩产350-400公斤,亩产值突破1万元。昔日“小药材”,今朝“致富参”,正把白垛乡的绿水青山,酿成群众口袋里的“金山银山”。(邹鲜)
编辑 | 潘成婷
责编 | 杨静
编审 | 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