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与创新!银饰“守”艺人让千年非遗带动产业新生!

百姓就业 | 2025-08-08 09:24

苗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它不仅是穿戴的配饰,也是文化内涵的体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火爆,银饰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喜爱。银饰产品也成为了带动乡村发展的产业。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的是银饰“守”艺人潘锦,一起来看一看,她是如何在银饰制作上守正与创新,又是如何通过银饰制作,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

室外远山如黛,绿树成荫。室内装修考究,陈设着琳琅满目的银饰作品。这几间装修别致的小屋,正是几个月前刚落成的潘锦银饰工作室。

银饰制作非遗传承人潘锦:我们现在这个工作室主要是为了做研学,还有我的研发,会接待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不定期做一些沙龙活动,给大家介绍我们的非遗文化。

银饰制作包含拉丝、捶打、焊接等环节,工序繁多、操作复杂。然而这一錾一刻,正是潘锦追寻的乐趣所在。

银饰制作非遗传承人潘锦:我小时候在凯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它的一些工艺,对我来说都是耳濡目染的,所以我一直很喜欢这个行业,希望能够把美好的东西设计成大家都喜欢的饰品。

在作品的制作上,潘锦是个极度较真的人,对于细节的把控更是严苛,不断钻研自己的技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潘锦的银饰制作和刺绣技艺不断精进,她也更加大胆地将一些想法和巧思应用到了作品的创新中去。2010年,属于潘锦自己的品牌古印彩应运而生。

银饰制作非遗传承人潘锦:为什么要取名古印彩,是想让古法的印记更出彩,让古老的拉丝工艺和刺绣工艺这两种不同的美结合在一起。

品牌成立以后,潘锦多次去往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参加文化交流。同时,她精心设计创作的作品也在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随着工作室规模不断变大,潘锦也开始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除了给学生们提供研学场所外,还把订单分发给村里的绣娘和工匠,让大伙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银饰制作非遗传承人潘锦:我们企业接到订单后会把订单分配给各个绣娘和工匠,已经带动了100多个绣娘就业。希望能带动更多的绣娘和工匠增收,把村寨的经济利益带动起来。

如今,潘锦银饰工作室已展现出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未来,工作室还将解锁新模式,为游客提供银饰制作的沉浸式体验。并通过文旅融合的创新方式,去赋予非遗文化新的生命力。让千年非遗既能守正创新,也能带动产业新生,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动能。

银饰制作非遗传承人潘锦:今年开始,我想参加一些国际上的比赛,还有个人展出,希望把我们贵州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化带到国外,宣传得更广,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