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摊铺黑科技,这条高速施工太硬核!
近日,由贵州交投集团所属公路集团承建的新疆那巴9标包格旦互通路面摊铺顺利进行,项目率先应用基于BIM数字建模与自动控制技术的3D智能摊铺工艺,成功打造全线首个科技示范段。
3D智能摊铺工艺工作原理
那巴9标3D智能摊铺工艺的实践应用
项目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施工,该工艺集成了卫星定位、域激光、高精度传感器、3D数字化模型等前沿科技,实现了对摊铺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提升了摊铺作业的精度、施工质量和效率,3D智能摊铺技术实现路面摊铺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升级,为项目建设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3D智能摊铺技术相较于传统施工工艺,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全周期数字化施工体系
BIM模型预控:3D智能摊铺工艺通过专业设计软件3D-Office整合道路纵坡、横坡、厚度设计参数构建高精度道路三维数字模型,经过前期检测设备检查对比,找出并优化潜在施工不足,导入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建立±3毫米级精度控制标准,较传统钢线挂设工艺提升60%精度。
RTK(放样、高程测量、检测3D摊铺成果)
自动控制施工
自动控制施工:3D智能摊铺工艺搭载结合域激光系统的GNSS双频定位系统可以保证施工精度达到毫米级,完全满足施工需求,施工过程无需辅助人员的参与,自动实现标准化作业,减少人为误差,同时可满足全天候24小时作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
动态闭环施工控制
实时数据交互:摊铺机内置28个高精度传感器,每秒采集300组工况数据,与BIM模型实时比对,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坡度及标高,开发偏差预警系统(阈值±4毫米),实现施工过程零返工。
流动站实时检测摊铺控制成果
质量精准提升:消除传统工艺钢线挠度、传感器漂移、人工架设偏差三大误差源,路面结构层厚度合格率达99.5%,平整度达2.8毫米/4米,实现“零挂线”“零导梁”施工,测量工作量相较以前减少85%。
显著提升综合效益
全面提质增效:那巴9标项目全长21.8公里,其中主线路基工程长约15公里,整体式路基宽度24.5米,分离式路基宽度12.5米,水稳基层设计厚度38厘米。
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检测摊铺厚度
项目位于新疆天山地区,施工面临高寒高海拔、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日蒸发量大等挑战,项目采用3D摊铺工艺施工,单幅日均摊铺量突破650米,施工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45%,有效减少施工缝,提高水稳材料运输、摊铺过程的保水率。
“人机协作”进行摊铺作业
支持24小时连续作业,机械利用率提高70%。工序衔接时间压缩至40分钟/段,较传统工艺提速3倍。
单班施工人员由18人减至7人,降幅达61%,材料损耗率控制在1.2%左右。
树立行业生产标杆
那巴9标作为全线首个全数字化水稳摊铺示范工程,通过BIM模型与机械智控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毫米级”精度管控,更推动施工模式向“无人干预、自动纠偏”转变,24小时连续作业能力的突破,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高效推进。
4.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完成
那巴9标通过对3D智能摊铺工艺的推广使用,进一步提升项目在标准化、数字化、数控化方面的管理水平,确保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也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