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重启,那些曾经星夜驰援的人,他们“来了”……
盛夏的榕江,曾因暴雨肆虐而伤痕累累,却在短短时日内焕发新生。当阳光穿透云层,球场上久违的欢呼声响起时,这片土地上跃动的不仅是重建的生机,更有无数颗赤子之心汇聚成的温暖洪流。
“我带了56个石榴,象征56个民族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阿里木江·哈力克的话语,道出了这场救援最动人的底色。这位来自新疆的志愿者,用民族团结的隐喻为灾区注入信心:“如此强大的国家,如此团结的人民,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
而千里之外的河南烩面香,亦在榕江飘散。17年救援路上的“河南烩面大哥”赵占胜,带着6000份热气腾腾的家乡味道星夜驰援。“这次没赶上村超,下次一定补上!”他憨厚的笑容里,藏着中原儿女的豪迈与细腻。
西南“F4”的菜刀在砧板上起舞时,四川志愿者陈龙和队友们已悄然转换角色。原计划铲除淤泥的双手,此刻正为受灾群众切菜配餐。“有困难就该伸手”,这句朴实的西南方言,恰似山城人民骨子里的仗义与热忱。
人民子弟兵的车队驶过县城时,道路两旁挥动的双手让战士赵先金眼眶发热:“那是百姓的信任,更是军人的勋章。”而战士汪建华永远记得那个特殊的日子——“七一”当天,教导员展开鲜红的党旗,带领全体党员在废墟上重温誓词。泥泞中的誓言,比任何时刻都更加铿锵。
“村超加油!贵州雄起!”
“村超和兵超我们是一家人,加油!”
“祝愿榕江的老乡越来越好。村超中!榕江加油!”
……
从天山脚下到中原大地,从巴山蜀水到黔中苗乡,五湖四海的援手托起了榕江的黎明。7月26日,村超重启,这些汇聚了全国各地志愿者的祝福,也让我们终于懂得:洪水或许能冲毁道路,却冲不散血脉相连的羁绊;灾难可能会留下伤痕,却让56颗石榴籽抱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