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十四五”丨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铜仁五方面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0月2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铜仁专场上获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即将结束,期间,铜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创新机制、做大产业、强化协作,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2021-2024年省对市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均位列“好”等次,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东西部协作考核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重点从五个方面发力:
因户施策推进监测帮扶,全力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健全“全方位监测+闭环式帮扶”体系,积极探索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识别监测对象2.3万户、9.3万人,逐户建立帮扶台账,压实部门、区(县)双责任,风险消除率78.1%、居全省前列。
实施农村饮水保障工程,加快补齐“3+1”保障短板。定期排查、按月上报、及时整改,教育、医疗、住房保障问题动态清零。大力实施农村饮水保障行动,市县投入1个多亿资金,排查整改问题900余处,推进农村饮水县域统管模式,现行标准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全覆盖。
实施“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推动实现农村“两强两富”。围绕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富农民口袋、富农民脑袋目标,大力实施百人跟岗、千人培育、万人培训“百千万”工程,推动法治、德治、自治融合,实现“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全覆盖。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丰富完善强村富民公司、工坊等发展形式,建设强村富民工坊703个,全市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20万元以上村占62%,全市农村常住居民财产净收入年均增长56%。
探索“四种模式”助推“四项行动”,实现莞铜协作提质增效。推广“武陵禀赋+湾区资源”“广东研发+铜仁转化”“黔品出山+湾区市场”等模式,借助东莞资源优势,投入协作资金20余亿元、引进市场主体175家、建立“菜篮子”基地42个,年均销售农产品30余亿元、转移就业10余万人。
“特色小寨”引领乡村建设,打造和美乡村“铜仁样板”。以“两清两改两治理”、卫生家庭建设行动为抓手,因地制宜建设农耕文明型等“七种类型”特色小寨340个,示范引领全市和美乡村建设,累计改造农村卫生厕所12万余户,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行政村覆盖率100%,生活污水治理率60%以上,铜仁乡村更有特色,也更加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