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英雄谱: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 汪雅臣
汪雅臣
汪雅臣,1911年出生于山东蓬莱,幼年丧父,后随母亲和哥哥家闯关东来到黑龙江五常县。他13岁给地主放猪,15岁当伐木工,饱尝苦难和艰辛。1929年春,他加入东北军第26旅34团当兵,九一八事变后,他联合几个爱国士兵携枪逃走,来到五常县南山里小牤牛河一带,加入“保胜”山林队,当了“炮头”。后因“保胜”经常祸害百姓,他非常气愤,便联合队友处决了头目“保胜”,接管了山林队,报号“双龙”。
1933年,汪雅臣率队加入了宋德林领导的抗日山林队,被编为第4支队任支队长,转战在五常、舒兰和榆树等县交界地带,连续攻打敌人据点,缴获了许多军用物资,队伍迅速壮大,到1933年底已发展到200余人。1934年2月,汪雅臣又联合五常一带的反日山林队的首领及附近群众700余人,在尖子山老爷庙前召开抗日大会,成立“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他被选为义勇军首领。1935年春,赵尚志在哈东地区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后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在方正、珠河等地开展游击战争。汪雅臣自知势单力薄,只有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才能实现抗日救国的愿望。于是,他主动与珠河县中心县委联系,要求接受党的领导,收编他的部队。不久,他率队来到珠河县南山区,队伍于1936年2月被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全军5个团,一个保卫连,共计800余人,汪雅臣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6年夏,他率部队在舒兰县朱旗屯一带活动时,得到重要情报:有日军500多人、伪军800多人前来“讨伐”。汪雅臣当机立断,把部队埋伏在上口子两侧高地上,当敌人毫无防备走进伏击圈时,他一声令下,战士们一起开火,与敌激战一个多小时,击毙日伪军60余人,缴获机枪7挺,小炮1门,以及步枪、子弹等大批军需物品。
1936年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汪雅臣任军长,队伍发展为10个团、1000余人。全面抗战爆发后,汪雅臣率领抗联十军多次袭击五常、舒兰、苇河一带的日伪军据点。1938年夏,抗联第二路军主力部队由松花江下游向五常县西征后,汪雅臣率队配合第二路军西征部队,进行了冲河、沙河子等战斗。当时部队缺医少药,经常断粮,汪雅臣多次负伤,身体多处化脓溃烂,但他以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带伤忍痛指挥部队与敌人顽强战斗。
1941年1月下旬,敌人纠集兵力向九十五顶子进攻,在零下40度的严寒里,不少抗联战士在饥寒交迫中冻饿致死。1月29日,汪雅臣率部在东山石头亮子宿营地休整时,被日伪军包围。他指挥战士奋力突围,机枪手中弹牺牲后,他接过机枪一面向敌人射击,一面命令部队向西南方向突围,他则向东南方向边打边退吸引敌人。战斗中,汪雅臣身中数弹倒在地上,敌人上来将他包围,他不停痛骂日本侵略者,最后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