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宏伟目标接续奋斗 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25-10-25 19:38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以其宏阔的视野与深邃的思考,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锚定了历史方位、明确了战略任务。这次全会不仅是对“十四五”辉煌成就的全面总结,更是擘画“十五五”壮丽蓝图、进行新一轮战略部署的历史性会议。各界专家学者认为,这份蓝图既是“定盘星”,也是“路线图”和“动员令”,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定信心与磅礴力量。

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进一步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磅礴力量,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蔡之兵认为,全会公报有四大特点:

人民至上的立场。全会公报对民生的关注依然占据重要篇幅,坚持人民至上,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等论述,均表明公报的人民立场。 

一以贯之的落实。全会公报充分体现了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重大论断,均体现于公报全文,充分表明我国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优势,为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提供制度保障。 

持之以恒的务实。全会公报既展现了顶层设计层面的总体布局,又对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科学和深入部署,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务实态度。 

与时俱进的创新。全会公报多处提到了新的目标和新的战略,如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航天强国等战略,展现了整个公报的与时俱进的特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蔡之兵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校长龚德全表示,学习全会公报后非常振奋:“我想用三个词来概括一下我的学习体会。第一个词是‘定盘星’,全会再一次强调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强调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向好的一个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在当前的外部环境下,给我们全社会以强大的信心和最坚定的战略定力。第二个词是‘路线图’,未来五年我们干什么怎么干,方向和路径非常明确。第三个词是‘动员令’,全会是对我们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的奋斗号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校长 龚德全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程接着一程的砥砺行进。“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勇刚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传递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大力提振消费等方面的强烈信号。“从大方向上看,这些具体的目标和重点举措,与过往相比有许多一脉相承之处。正是这份稳中求进的智慧和战略定力,让每个人都能感到踏实,对下一个五年充满期待。”李勇刚说。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勇刚

“公报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贵州在‘十五五’时期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内生活力指明了根本方向。对于贵州而言,不能简单复制东部模式,必须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同、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产业和旅游业,因地制宜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传兵表示。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李传兵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贵州发展制度保障高端智库研究人员王楠认为,全会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行动纲领,贵州应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精准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贵州力量。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贵州发展制度保障高端智库研究人员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