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版图大起底!从龙井到毛尖的征服之旅

中国天气网 | 2025-04-04 10:17

时间来到清明节气,大自然一派春和景明的景象。有一种嫩芽,始终以最朴实的样子展现春天的韵味,这就是茶。清明烟雨起,正是饮茶时。中国天气应时之作,推出地图上的春茶宴,让我们在生机勃勃的日子里,品味大自然的味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种类名目繁多, 尽管夏、秋、冬茶各有特色,但春茶无疑是最有自己专属地位的一个。

春季适宜的气温,增多的雨水,使得休养生息之后的茶树贮藏了大量养分,迸发出一年中最蓬勃的生机。每年,当春色随着纬度层层递进,春茶便会顺势北上,应邀奔赴春天的约会。从早春到暮春,茶带着自己对春的理解,化入一盏茶汤中。喝上一口,唇齿间满是新绿初绽,是春天的滋味。

初春探秘 南国的第一口春茶

品味初春的早茶,首先得看南方,四川宜宾早茶、浙江永嘉的乌牛早等等都是早早上市的春茶品种。

不过在海南面前,这些早茶得统统靠后。因为在中国最南端,低纬度、高海拔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类高山云雾茶——五指山茶,它拥有“中国最早春茶”的美誉。

得益于温和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处海南的五指山长夏无冬,即便是一月份,平均气温也仍然有18.7℃。当祖国其它地区还在寒风凌冽时,海南的茶树率先开启了萌芽之旅。五指山茶往往在立春时节吐露新芽。作为绿茶,它们滋味鲜爽甘醇,制作成红茶也味道醇厚,回甜。喜欢尝鲜的人们,绝对是忍不住早早来一杯初春的味道。

清明盛宴 明前茶的争奇斗艳

相比于早春时的寥寥春茶,更多茶在等待温度和阳光的眷顾。

古来茶谚有云:“惊蛰过,茶脱壳。”惊蛰时节,我国气温开始显著回升。对于大部分茶区来说,气温上升到10℃以上。茶树在此时进入了生长的快车道,积攒了一个冬天的养分开始发挥能量,茶芽枝叶舒展,保护茶芽越冬的鳞壳也逐渐张开。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西湖龙井、黄山毛尖、苏州碧螺春等等春茶便是爆发式登场了。

当然,这些茶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明前茶。

明前茶是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往往茶叶(绝大部分为绿茶,也有部分黄茶、白茶)采摘从清明前的数天至半月前的春分,时间不等。

明前西湖龙井是爱茶人追逐的茶中上品。它们因产自杭州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而得名。西湖龙井具有1200多年的历史,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清代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时至今日,这里的茶广受追捧,采制茶叶也非常讲究:紫芽不采、病虫叶不采、鱼叶蒂头不采……即便是经过重重考验的嫩尖被轻提下枝头,也要经历“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的炒制。往往一斤特级龙井茶,需要3.5万个芽头,把“明前茶,贵如金”表现到了极致。

同样金贵的还有江苏碧螺春。位于苏州东、西洞庭山所采的碧螺春有“七万茶芽一斤茶”之称。当地把茶树与枇杷、杨梅、白果、板栗、桔子等果树交错种植,茶芽受花香果味天然浸润,再加上碧螺春所需独有的搓团显毫手法,制成的茶叶卷曲如螺,白毫隐翠,冲泡时“雪花飞舞”,茶汤入口香气馥郁。

谷雨雅韵 品味雨前茶的时光沉香

与明前茶相对,雨前茶也是人们追寻的目标。

雨前茶一般说的是谷雨前采制的茶。雨前茶虽然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所以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安徽黄山的太平猴魁是雨前茶的代表。它外形鲜明,叶片长度大约在5-7厘米之间,算得上是最长的茶叶了。两叶抱一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的样子,使得太平猴魁在春茶中别具一格。而太平猴魁的整个制作一般要经过“采摘—拣尖—杀青—排版—压制—烘干”等六道工序。当茶叶浸入滚烫的开水,就似灵动的精灵在水中舞动,轻抿一口,滋味鲜爽醇厚,伴有兰花幽香。

暮春回响:北望春茶的独到韵味

到了谷雨,往往也到了春茶采摘的最后阶段。不过在纬度比较高的地区,春茶采摘才刚刚迎来最佳时期。

在豫南大地,河南信阳每年清明至谷雨这段时间,茶树新芽鲜嫩欲滴,正是采摘的黄金期。这里的茶山错落有致,云雾萦绕其间,营造出高湿度的环境,加之显著的昼夜温差,为茶树生长铺就了理想的温床,也成就了信阳毛尖的品质。高端的信阳毛尖芽叶完整,大小均匀、色泽嫩绿油润,显白毫。泡上一杯毛尖,汤色清澈明亮,入口鲜爽,茶汤顺滑。没错,这就是茶客们的“心头好”。

北纬35度的山东日照,这里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采摘时间往往临近暮春。不过也正因此,茶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对人体有用的微量元素。当地采摘的第一批茶,茶色墨绿,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不少人对它情有独钟。

一缕茶香:产茶顶流的春茶名片

对于一些产茶大省来说,春茶也许并不能代表它们的全部,但是春茶一定是当地响当当的名片。

云南,2023年以55.7万吨的年产茶量成为当年全国产茶的顶流。而云南的春茶以“一山一味”闻名于世。即便是极具代表的普洱,也有普洱名重,春尖竞奢的讲究。在普洱茶主产区和茶马古道的源头——西双版纳勐海,现在依然保存着世界上最大的古茶园和最丰富的茶树资源。每年春天,这里到处是繁忙的采茶人和茶商,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等待赏茶品茗的茶友。

对于种茶饮茶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四川来说,春天的雅安蒙顶山茶依然是当地茶叶的标志。雅安多山,降雨丰沛,年平均最高气温20.8℃,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自古以来便是孕育优质茶叶的沃土。蒙顶山茶更是茶中精品,汤色黄碧,清澈明亮。用盖碗温杯洗茶,气味还会更馥郁芬芳,味道鲜嫩。

在广东梅州,客家炒绿是春天客家地区的代表特产。这种茶选择一定嫩度的鲜叶,保证品质。在制作上则是区别于平常的烘干晒干工艺。客家炒绿需要经过三次重火炒制:清火炒制,冲泡后为偏浅绿,饮时有豆香味,清雅而亮泽;高火炒制,冲泡后茶汤偏红色,有淡蜜香;老火炒制,冲泡后红色更深,入口醇厚。而制成后的客家炒绿性温而味甘,适合长期存放,且越陈越香。

图片为AI绘制

春风十里,吹醒了茶树的睡眼朦胧。无论是来自江南茶园、云岭山崖、巴蜀茶田……它们都为春天献上自己的一份韵味。而随着每年春季阳光、雨露、温度的差别,每年春茶的滋味也随天而变。一年的春茶,包含了这个春天的千言万语,也蕴含着万里江山的诗意,值得我们泡上一壶,慢慢细品其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