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十四五”丨“开窗见绿、出门入园”,“十四五”期间铜仁新增公园绿地300余公顷

2025-10-24 13:53

10月2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铜仁专场上获悉,近年来,铜仁创新构建“市级统筹生态城市建设、县级整县推进美丽乡村、乡镇建设特色小寨、村级创建富学乐美‘四在农家’”的工作格局,分级分类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全力绘就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景美人和的美丽铜仁画卷。

坚持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绿色生态本底。始终把保护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标准建设城市公园等绿色开敞空间,“十四五”期间,新增小微公园18个,新增(改造)公园绿地300余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7平方米,“开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

坚持提升城镇品质,建设宜居幸福家园。围绕“一主一副两组三支多点”的城镇空间格局,深入实施强中心城区行动,推进西部五县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高质量发展。新建印秀、石玉等7条高速公路,中心城区到各县城“1小时交通圈”逐步形成。市民和游客可以上午登临梵净山,中午品鉴印江绿豆粉,下午体验石阡温泉,夜晚漫步中南门古城,一日尽享铜仁多彩风情。同时,涵盖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休闲、特色餐饮等多种功能的“15分钟生活圈”基本形成,让居民足不出“圈”,便能享受到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服务。

坚持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乡特色风貌。出台、修订古城保护条例、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等多部地方性法规,系统推进中南门等历史文化街区、困牛山等红色资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让多元文化在绿水青山间焕发新的生命力。全市现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129个、历史建筑359处,不可移动文物163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东山古建筑群、万山汞矿遗址等8处;非遗代表性项目1023项,其中国家级13项,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