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村”山居——从两个村看贵州避暑旅居热

2025-08-17 12:05

这个夏天,全国多地气温突破40℃大关,创下历史同期新纪录。然而,清凉的贵州却凭借23℃的夏季平均气温,成为国内避暑的首选地之一。7月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中,贵州有6个市州上榜。眼下,在贵州的乡村,避暑的热潮正催生出一幅幅富“村”山居图。

村里修起了门球场

这两天,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新修的门球场竣工了,这让80多岁的避暑旅居客肖克英和老伴非常激动。

“这里各方面我们都很满意,就是运动设施少了一点,我们两个打了20多年门球了,就提出能不能够修门球场,不到10来天就有反应了。我们那边特别流行打门球,深圳就有好几百人,我明年就带着球队到这里来避暑。”深圳旅居客肖克英告诉记者。

“这个效率和态度,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说明你们当地政府的办事作风很泼辣(雷厉风行)。”肖克英的老伴陈寿松激动地说。

修一个门球场对于一个村来说还是有难度。为此,羊昌村全力协调、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规划、选址、经费等等各方面都要一一去落实,办成这件事我们也是得到了镇里面、区里面的支持。游客提出来的任何事情,不管难度有多大我们都会全力做好服务。”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党支部副书记鲍定美告诉记者。

羊昌村是贵阳最早开始发展避暑旅居产业的村子之一。今年,全村共接待避暑旅居客3000余人,主要来自重庆、湖南、广东等地。除了为客人配套门球场这样的娱乐健身设施,羊昌村在吃的方面也很贴心。

86岁的广州旅居客邹富华告诉记者,最让他感动的是民宿老板做的饭:“我们一共来了6个人,都是80多岁,年纪大了牙口不好,老板就单独给我们煮饭,煮得软一点、烂一点,方便我们吃。真的很感激他们,我的薄被子等这些东西都不带回广州了,明年我们还要继续来。”

由于这些避暑旅居客几乎都是退休的银发族,他们获得避暑信息的渠道以熟人介绍为主,因此,在贵州的许多乡村民宿,住着的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客人。羊昌村的这家民宿,100多位客人几乎都来自长沙,为了让客人吃好,老板特意学做了许多湘菜。

“我们这一桌都是湖南的,都是朋友介绍朋友,一个带一个过来的。你看这个胡豆角炒青椒,还有那个蒸辣椒,都是湖南特色,贵州好像不这样吃。这里的老板特别有人情味,明年我们还回来。”湖南旅居客李振祥说。

民宿负责人林绍萍告诉记者,良好的服务和口碑是获得客人认可的重要条件。“服务也从细节做起的,因为住在这里的几乎都是老年人,所以我们要随时注意。早餐的时候,如果客人没在位置上,第一时间我们就要去问这个客人为什么没来,是不是感冒了还是有其它情况。”

正如一句歌词所唱的:3分天注定、7分靠打拼,贵州的避暑旅居产业持续火爆,既是老天爷赏饭吃,更是拼服务拼出来的。

“我们这支避暑大军都是跑遍国内多个地方,最后才选择这里,其实很多地方都凉快,选择也比较大,为什么我偏偏到这里来,肯定是有原因的嘛,比如这里的服务等等。”湖南旅居客李振祥告诉记者。

每年六月下旬到九月下旬,来自重庆的旅居客赵邦雄都会住在羊昌村的这家民宿,目前已连续来了八年。早上逛完公园后,赵邦雄有时他还会帮着民宿老板一起准备午餐,在他眼里,羊昌村旅居产业的变化,不仅是在硬件方面:“这个民宿老板已经从过去的一个行业小白,变成了服务能手,他的意识已经跟过去完全不同。”

3000多人的村子接待了7万游客

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的山堡社区,常住人口只有3000多人,今年却接待了近7万川渝旅居客,而且95%都是回头客。每天一早一晚,数万旅居客都会涌入集市逛街、消费,让这个小山村热闹起来。

山堡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白学良告诉记者,旅居客的消费能力都比较强,平日里会到村里的超市、药店、餐馆、农贸市场等消费。日常生活用品、还有我们的农特产品比如土鸡等卖得都比较好。山堡社区夏季的收入全靠避暑游客带动,去年全村旅游总收入3.41亿元。

山堡社区距重庆市区约2小时车程,夏季平均气温23度左右,吸引了大量避暑的川渝游客。为了让游客看病方便,镇卫生院在村里开起了分院;为了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市场监督、消防等部门常驻村里;为了丰富游客的文化生活,当地办起了“村晚”。

“我们狠抓吃、住、行,游、购、娱,康、体、研涉及的相关事情,满足旅客方方面面的需求。从2006年的1家乡村民宿发展至今达913家,今年截至目前接待常住游客近12万人,2025年全镇旅游综合收入预计将达23亿。”九坝镇党委书记赵德富告诉记者。

四川旅居客牟弘宽告诉记者,他和单位的一批退休老同志每年都要来山堡避暑:“每人每月1900元包吃包住,我们觉得很划算、也很满意。”

山堡社区的民宿负责人王跃告诉记者,根据房型不同、菜品不同,民宿的价位从1900到2000多高低不一:“我们这里的客人,往年也有被外省的低价引流过去,但是过去了之后第二年又回来的很多。价格战对行业没有任何好处,我们拼的是服务。”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二级教授金颖若分析说:“贵州的避暑旅居产业是需求推动产生的。每人每月1800左右包吃包住这种,显然是一种初级消费,但是有供给、有需求就有存在的理由。通过这种初级消费,避暑老人在旅居期间,获得了良好的服务、提高了的生活品质。同时对于当地的农村居民来说,他们把自己的住房资源化,把散种菜、散养鸡商品化,能提高经济收入。目前。贵州可提供的旅居产品层次多样,可供选择的面比较大、丰俭由人。”

多样化的需求正在催生多层次的供给,旅居地产等业态也在不断涌现。九坝镇的这个旅居楼盘单价比县城还高,但是却不愁卖,1000多套房目前已卖了800多套,川渝购房者占90%以上。

重庆旅居客熊爱军告诉记者,他和家人一共在这个楼盘买了三套房。“我们是四代同堂,我妈妈就喜欢往山里跑,很喜欢住在这里,她觉得这里空气好、环境好,这里是一个度假的概念,我觉得很舒服,我们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很多、很丰富。最重要是离重庆很近,有时候我想来了,一脚油门就到了。”熊爱军说。

“房地产从原来对物理空间的追求在转向一种生活方式,转向亲近自然这种松弛感,我们通过极致的硬件场景,再加上软性的各种各样的社群活动,满足三代人的需求。”该房产营销总监王洪涛说。

当前,银发人口成为避暑经济的主力。针对避暑旅居产业的发展,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二级教授金颖若建议,下一步,贵州应当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比如提高医保异地使用的便捷性、改进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条件、建立一个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愿意使用的信息服务平台等,比如提高低成本供给者服务的职业化水平等,凉爽的贵州一定能接住这一波泼天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