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忆旧
春风拂柳,又逢寒食。此时节,恰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个日夜,公历四月三日,农历三月初六。这古老的节日,宛如一首温婉的旧诗,在岁月里低吟浅唱。
寒食,禁火冷食,满含着对往昔的追思。千年前,介子推的故事化作一缕清风,吹进了寒食的骨血。人们熄了灶火,以冷食寄情,是对忠义与高洁的敬仰。唐时玄宗曾将寒食定为法定假日,与清明连休七日,长安城里御柳斜飞,烛火轻烟散入五侯家。宋代时,寒食更与冬至、元旦并称三大节,百姓蹴鞠秋千,烟火禁绝处,唯有麦糕姜豉的清香在街巷流转。
漫步于郊野,草色青青,桃花灼灼。那被春风吹起的柳丝,似是古人手中挽留的柔情。遥想古时,文人墨客们于寒食结伴踏青,吟诗作赋,折柳相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笔下的长安,飞花漫天,御柳轻摇,那是寒食独有的诗意浪漫。
我忆起儿时,寒食日里,家里会备好青团、凉面。一家人围坐,虽无热食烟火,却满是温馨。那时不懂节日深意,只觉得青团软糯香甜,包裹着春光。如今再品寒食,唇齿间的清冷,却似能触碰到历史的温度 —— 东汉太原郡民曾因寒食一月禁火而 “岁多死者”,曹操为此颁布《明罚令》;宋代并州百姓更以鸡翎扫灶灰验火禁,若见焦痕便罚香纸钱。时光悠悠,寒食的习俗在岁月中变迁,渐与清明交融,禁火冷食的仪式感淡去,却化作祭扫时的袅袅青烟,踏青时的萋萋芳草。但那份对先人的缅怀,对传统的眷恋,从未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