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参赛者”,值得这样的胜利
巴黎夏奥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收官,创境外参赛历史最佳成绩,与美国并列金牌榜第一。
中美两国连日来在金牌榜上轮流领跑的胶着竞争,以及最终“平手”的结果,也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和讨论。
(一)
值得玩味的是,对于来自巴黎的战报,美西方一些人似乎“破了大防”。
赛事进行到后半程,某些美媒便以“世界末日降临”之类来形容这场“中美金牌之战”;待到平局已定、金牌数未能压过中国一头,他们更开启了质问愤怒模式。连“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都感慨:“一个本世纪初我们在后视镜里都看不见的国家”,如今不仅在奥运赛场上成长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也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几乎所有其他领域“与我们并驾齐驱,某些时候甚至跑到了前面”。
种种糟心表现,直接击穿了多年来一些人高高在上宣扬的“金牌不重要”之论。这也不免引人深思,所谓“并列第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又应如何看待?
(二)
说起来,对“并列第一”也好、“史上最佳”也好,中国舆论场喜悦有之、振奋有之,但更多还是认为这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我们值得这样的胜利”。
正如中国射击队早在赛前备战时就表示,“我们当然要考虑对手,但把自己做好,结果就是自然而然的。”赛场上,中国运动健儿敢打敢拼,战斗力爆棚又松弛感满满。他们绝不放弃、为国争光的“大心脏”,平视世界、拥抱世界的大格局,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天赋、热爱、坚韧、果敢、阳光、友善。
自信平和,“赢得了也输得起”,这样的代际气质,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巴黎奥运一道明亮温暖的风景。
(三)
如果一定要说“并列第一”证明了什么,那就是对傲慢与偏见的回击。
巴黎夏奥,中国队既在我们的强项展示了王牌军团实力,也在美西方传统“统治版图”以及一些新兴项目实现了突破、带来了惊喜。红土场上,郑钦文成为亚洲首位奥运网球单打冠军;游泳池内,男子4X100米混合泳中国夺金,打破了美国40年垄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邓雅文奥运首秀即获冠军。
事实证明,没有哪条赛道是“专属”的,也没有什么胜利是“限定”的。无论是在地面还是水中,无论是在哪条赛道,中国人、亚洲人都有决心和能力赢得一席之地。这样的事实,狠狠地将“人种优越论”等等荒诞说辞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四)
40年前,在美国洛杉矶,中国拿下奥运首金;今天,在法国巴黎,中国拿下40枚金牌,夏奥金牌总计突破300枚。
闪耀的数字,浓缩着光阴的故事,讲述着拼搏的传奇,更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脚步同频共振。许海峰那一代运动员训练条件还很艰苦,“整个省队只有两支进口枪,谁去比赛谁才能用”。如今,“00后”中国运动员有着世界一流的训练保障,“不用再担心训练子弹够不够、皮服有没有、冬训会不会生冻疮”。也有文章分析称,对中国游泳队速度的进一步提升,以风洞群进行“模拟水流”训练不无帮助,而拥有相关高科技的,全世界仅几个航空航天大国。
“体育强则国强,国强则体育强”,中国富起来强起来,在各个领域向一流迈进,这是奥运征程最大的底气。
(五)
奥运会是国家综合实力与文明程度的展示窗口,也是世界竞争格局的隐喻和缩影。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地去拼去赢,也反映着中国对于国际规则与公平竞争的捍卫。
当然,在今天的世界,很多人并不愿意遵守规则,就如他们在奥运赛场内外小动作不断一样。可以想见,随着更大层面的“赛事”继续进行,焦虑狂躁心态日益加重,某些人的黑手与聒噪会越来越多,甚至可能会有撕破脸皮、掀翻桌子的时刻。对这一切,中国的态度,也依然要像今天这样“稳稳拿捏”,不因为酸言酸语、诋毁污蔑而心浮气躁,不因为掣肘打压、幕后操弄而停下脚步,因为做好自己,“冠军是我们的,不满意的应该是别人”。
(六)
1932年,刘长春孤身一人出征第十届奥运会,彼时报纸刊文:“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若见今日之中华,前人当何其欣慰。
云帆高张、乘风破浪,中国是国际舞台最好的“参赛者”,也必将拿到更多属于自己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