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3·15特别节目 —“试管婴儿”的隐痛
直击民生痛点难点,守护人民群众利益。从2024年年末至2025年年初,《百姓关注》栏目连续接到多位当事人求助,称他们通过中介咨询公司做“试管婴儿”时遭遇暗箱操作,不仅身心受到巨大伤害,最终还人财两空。那么,这些当事人到底经历了什么?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呢?
交了18万,不仅孩子没着落,唯一的输卵管还被切除。对于袁女士来说,不仅身心遭受巨大伤害,希望也变成了绝望。如今,钱难退,公司负责人拒不会面,想要维权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讨回公道,袁女士先后向卫生健康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了反映。
一番波折之下,结果不仅求子的愿望没达成,还导致唯一的输卵管被切除,近二十万的费用也无法要回。而除了袁女士外,身心遭受煎熬的,还有曾师傅夫妻和张先生夫妻。其中,曾师傅的妻子为了保留证据维权,还曾陷入怀着7个月大的问题胎儿而不敢处理的悲惨境地。
为了达成求子的夙愿。来自不同地方的三对夫妻,选择通过咨询公司做“试管婴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却被弄得身心俱疲。那么,在这些沉重的案例背后,究竟是谁在推波助澜?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据国家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最新名单显示,截止2024年6月30日,全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有622家,每一个省份都罗列得一清二楚。而给袁女士夫妻、曾师傅夫妻和张先生夫妻做“试管婴儿”的医疗机构,显然上不得台面。那么,作为中介的咨询服务公司是否该承担法律责任?当事人该如何维权?对于这个行业乱象的治理又该何去何从?
从1988年中国内地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已走过37年,并且如今成为了不孕不育夫妇生育的重要途径。据权威媒体报道,全国已婚夫妇中不孕不育的比例约15%-18%,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每年开展辅助生殖例数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而随着辅助生殖市场爆发式增长,近年来与“试管婴儿”相关的医疗纠纷案件也在增加。3月12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就搜索到2894份与“试管婴儿”相关的裁决文书。其中,明确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相关的,有295份。目前,曾先生夫妇已经聘请律师,对涉事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袁女士也准备踏上漫漫的维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