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安留守老人“云端赶集”玩转新经济 助农直播队架起产销“金桥”
每周一至周五,黔西南州普安县多个村寨的院坝都会化身“云上乡场”——留守老人带着土特产品围坐手机前,屏幕另一端订单纷至沓来。这场传统农耕与直播经济的创新融合,正由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助农直播队生动演绎。
兴中镇鸟瞰
温娟(左一)在直播现场带货
“云上乡场”破解销售困局
“请你们把我这只鸡卖了!”盘水街道河边村村民岑兴美举着乌骨鸡对着镜头说。直播队员温娟立即回应:“马上!4.2斤乌骨鸡,编号69号,先截屏再去拍!”话音未落,岑大娘的两只鸡已被网友抢购。
岑兴美(前排右)在“云上乡场”赶集
普安县兴中镇茭白种植基地
“以前赶集卖不掉还要贴午饭钱和车费,现在方便多了。”岑兴美算起经济账。2024年9月以来,兴中镇自筹28万元并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16万元,将助农直播队扩建至28人。开播月余,当地大宗农产品便供不应求,队伍不得不跨乡镇直播,最远抵达晴隆县中营镇。
数字赋能激活乡村经济
直播队不仅是“代售员”,更是“数字导师”。曾对微信收款存疑的李本发老人感慨:“以前不敢扫码怕钱飞走,现在也会用微信了,钱都到账!”养牛户丁富相更尝到甜头:“以前拉牛去集市可能卖不掉,现在直播两小时就能卖完一头牛的肉,多赚几百到一千元。”
直播队员教李本发(中)使用微信收款码
丁富相在放牛
年轻队员在工作中练就“火眼金睛”。队员于钘展示手上的伤口笑道:“被老乡家的狗追过,被鸡啄过,现在能凭经验分辨鸡的品质和年龄。”这份专业与热情,让近两年300多场直播帮助1500多户村民卖出超300万元山货,覆盖2县7乡镇。
于钘(前排右二)在直播现场带货
邓倩(前排右三)和岑家祥(前排右一)在一起直播带货
品牌引领产业升级
“到明年3月,我做电商就满10年了。”直播队领队邓倩难掩自豪,“镇党委非常支持电商板块,最骄傲的是把党委书记也带进了直播间,现在公职人员干劲更足了。”
红岩村村民谭化福去年试种茭白,在直播队助力下扩种至70多亩,并带动邻组发展40多亩。兴中镇党委书记岑家祥展望:“未来要严把直播间品质关,打响‘云上兴中'品牌,通过流量调整产业布局,让更多村民参与直播增收。”
岑家祥(右)和谭化福(左)在一起
直播队员现场为村民发放卖货现金
从“云端赶集”到品牌打造,这支“新农人”队伍正以数字技术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普安答卷。
记者:孔令相 方君帆(实习) 普安融媒 刘光兰 李洪凡
编辑:王明娅
责编:王 军
编审:吴洪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