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绘蓝图,无声铸通途!52名隧道工竞赛演绎“静音爆破艺术”
11月18日上午,2025年中国中铁第七届职业技能竞赛隧道工项目决赛迎来最后一个模块 —— 爆破设计。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决定隧道能否精准“炸”通的关键环节,并未出现想象中的现场操作场景,而是在一间安静的会议室内以纸质笔试形式悄然开展,来自中铁13家单位的52名选手伏案而坐,仅凭笔、纸和计算器,在纸上推演着隧道爆破的精准蓝图,一场“笔尖下的较量”悄然上演。

赛场内没有机械轰鸣,没有炸药味,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此起彼伏,每张书桌都被写满复杂公式与数据的草稿纸铺满。他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爆破孔位精确布置、用药量精密计算等一系列任务。这不禁让人好奇,爆破设计究竟要设计些什么?
贵州铁路技师学院教学管理部机械工程系系主任陈勇:选手需依据题目给定的围岩等级,完成布孔量计算、炸药量估算及捆绑形式标注。此次考核重点检验凿岩台车司机对现场环境的了解、围岩等级、掌子面布孔数量与方式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体现出我们的选手并非单纯的机械操作者,还具备扎实的现场施工知识,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作业进行灵活微调。

随着最后一名选手放下笔,这场特殊的竞赛落下帷幕。选手们交出的不仅仅是一张试卷,更是一份对安全、效率、成本的完美承诺。
中铁七局参赛选手李路超:今天的比赛涉及爆破计算,这类计算要求极为严谨。一个数据出错,就可能导致炸药用量出现偏差,所以心里的压力还是挺大的。

中铁五局参赛选手汪世玉:这次参赛的同行里高手云集,对我而言,成绩不是首要目标,更核心的是能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切磋、学习经验。同时,这场比赛也很好地检验了我们平时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一场没有硝烟的竞赛,揭开了中国基建的“隐形密码”。人们往往惊叹于隧道贯通时的震撼,却鲜少知晓,每一条宏伟隧道的诞生,都始于无数个这样安静的清晨——工匠们在书桌前反复演算,用一个个公式、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安全施工的路径。
贵州铁路技师学院教学管理部机械工程系系主任陈勇:期待选手们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既能提升机械操作技能,也能加强施工专业知识学习,锤炼综合能力,成为复合型操作手。

这场技能竞赛,不仅为一线技能人才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为行业树立了“技能+知识”的人才培养标杆。当未来我们乘车穿越黑暗隧道、迎来光明时,不妨记住:隧道的起点,不是掘进机的轰鸣,而是工匠们笔尖落下的第一笔精准计算。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便是中国基建人独有的“静音爆破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