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全项目参赛 |贵州337名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贵州省体育局官网 | 2024-11-20 08:50

11月22日至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海南三亚举行。本次运动会,贵州竞赛项目全项参加,是历届运动会以来参与项目最多的一届。今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一名运动员完成了马上项目的比赛,其他336名运动员将前往海南三亚,参加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独竹漂、秋千、射弩等17个竞赛项目和《打手毽》《姑妈篮球赛》《高台舞狮》《飞龙刀技》《打鼓芦笙板凳拳舞》等7个表演项目。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贵州代表团出征仪式现场

为了在运动会上充分展示贵州健儿风采,省民宗委与省体育局联合成立备战工作专班,于今年9月启动了集训工作。各项目代表队由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体育职业学院等各高校,以及黔南州、黔东南州、安顺市等牵头组队,备战以来,运动员们紧密合作,训练进行得如火如荼。

携手并进共创卓越新高度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竞速比赛。这项运动需要三名运动员亲密无间的合作,考验三个人的默契和配合。参加这次比赛的张玉兵已经练了4年,已算是经验丰富。“三个人的运动必须考虑另外两个人,保持一个力,一气呵成往前跑,我们三个人就是一个人。”在他看来,板鞋竞速比拼的不仅是速度,更是团队配合。

在本次赛事的众多项目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表演项目作为团队协作的典范,龙舟赛彰显了集体的磅礴力量,双人秋千要求双方默契配合,而花炮、珍珠球、木球等团体竞赛,则更是要求每位队员在团队中精准定位,共同贡献力量。

赛龙舟是贵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在黔东南、铜仁等地均有端午划龙舟的传统习俗。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贵州龙舟队获得了一直是贵州的优势项目。

“我们人心聚,龙心齐”龙舟队教练刘海清介绍,运动员来自全省各地,有此前在杭州亚运会中勇夺冠军的王亮、杨海雷、冯朝朝,也有长期参与龙舟比赛的爱好者,运动员们都很信任彼此。2009年就开始接触龙舟的王韦,曾代表黔东南州参加过不少比赛,两个多月的集训让她感受到技术的快速提升。她说:“划桨的幅度、下桨的力度,这些细节在这两个多月的训练中都更清晰了。”

秋千为女子项目。运动员在秋千架上试荡,以尽可能少的预摆次数达到领先其他人的高度或触铃次数,即为胜者。“双人的项目考验两个人的默契和配合度。双人高度的项目有一段腾空的时间,心里有一点落空和害怕。但是我们会互相保护。”秋千运动员杨英分享。

木球与足球相似,是由两个队参加的集体比赛项目。每队5人在场上, 每人手握击球板,运用传球、接球、运球和击球射门等 技术,避开对方防守,将球击入对方球门得分,并用抢断球等防守技术,阻止对方得分。木球教练李昂介绍贵州代表队时隔三届再次参加木球项目。“我们队伍的特色是每个人特点都不太一样,有门前比较机敏,有防守身体占优势的,有后场沉稳的。队员们的配合和身体的运用都比较好。我们全队会全力以赴”

精进技能 薪火传承不负梦想

花炮比赛,原称“抢花炮”,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区,是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因其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观赏性相似,花炮比赛也被誉为“东方橄榄球”。

据了解,2011年后,贵州省没有正式举办过花炮比赛,本次队伍的组成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一个是社会团体爱好者。花炮队助理教练杨涵方曾是美式橄榄球运动员,此次受到号召代表家乡参加运动会让他感到非常自豪。“我们在校的学生一起交流,分享我们对勇气和竞技精神的理解,一起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反复练习擒抱,对抗的动作。”

贵州民族大学体育教育篮球专业的大四学生阙微也是花炮队队员,这样的比赛形式让他感觉既刺激又兴奋。“一开始,我只会横冲直闯,通过这几个月的训练,已经会打战术配合了。”

花炮队教练高明还将以往参加过花炮比赛的老运动员带到训练的现场,与队员们分享经验。“我们从零开始,一点点磨合,争取在这次运动会上有所突破,慢慢将我们传统优势项目再找回来。”

攀椰竞速今年首次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徒手爬树摘椰子是海南各族群众传统的劳作习惯,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广受欢迎的“攀椰竞速”比赛,该运动集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海南地域特色。贵州代表队选拔了攀岩运动员与贵州医科大学的师生一同参与攀椰竞速这个项目。攀椰教练吴顺兴分享:“以前我们从未接触过这个项目,都是网上看视频、自学,攀岩运动员的攀椰方式和传统攀椰方式有所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性。我们也在尝试不同的攀爬形式,转变思路,尝试新技巧。”

今年的参赛队伍中,多个项目上也采取了“老带新”的模式进行训练。

发源于贵州赤水河流域的独竹漂,通过近几年中不断加大对外推广力度,在全国逐渐兴起。运动员要赤足站立在漂浮于水面的单棵竹 子 (或形似材料) 上,利用手中的划杆划水使其前进。

此次代表贵州参赛的胡朝贵是参加过4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老手”,在前几届运动会中取得了多个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今年,除了全力备战比赛之外,他还承担了“老带新”的任务。

“这项运动主要考验我们的爆发力和稳定性,容不得半点失误,如果稍微晃动一下,有可能会因那零点几秒输掉比赛。”胡朝贵表示,体重轻在这个项目中占有优势,年轻运动员耐力好,但是技术上需要再磨炼,在训练过程中,他们会经常进行交流。

在贵州蹴球代表队中还能看到师生共同征战的场面。 蹴球运动员刘虹在去年的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脱颖而出,将与自己的高中老师胡光吉一起参加这一届的全国比赛。“这是我第一次代表贵州省参加运动会,感觉有点兴奋又比较紧张。我和胡老师一起训练了这么久还是挺有默契,希望能拿到好的名次。”胡光吉在2008年就开始接触蹴球这个项目了,他自豪地分享:“能跟自己的学生一起征战全国比赛我挺开心的,感觉找到了接班人,这次比赛希望跟我的队友一起共同努力,争取在这个项目上有更大的突破。”

坚守信念  静待成果绽放

每个项目难点各异,挑战重重。每个运动员都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投入训练,全力以赴、积极备战。只为在赛场上展现出最佳的状态。

在高脚竞速的训练场上可以看到几乎每个高脚运动员的膝盖上方都有一个疤痕。运动员周良军告诉记者,这是踩在杆上奔跑时磨出来的伤疤。高脚竞速需要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脚踩在杆上的踏镫进行奔跑。

周良军说,刚开始学习这个项目时,从杆上摔下来是家常便饭,“这个项目高脚竞速,速度不能少,必须要平衡能力,需要同手同脚跑。需要坚持的心才会有成绩。一开始经常摔跤,要不断克服心理的阻碍,后来慢慢习惯之后,也感受到了高脚竞速的乐趣。这个项目需要坚持的心才会有成绩。”周良军摊开手掌说道,“手指、脚趾起水泡是常有的事。”周良军从2018年接触高脚竞速,2019年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起跑失误留下遗憾,希望这次在海南把未完成的梦想完成。

如果说高脚竞速运动员面临的困难是伤病,那押加运动员则要面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挑战。

押加,又称“藏式拔河”或“大象拔河”,比赛时,由两名运动员在比赛场地上,将一条长绸布带做成的圆环分别套于颈部(带子从两腿间通过),四肢着地并背向对方,向自己的前进方向奋力爬进。

“现阶段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体重。”押加项目教练屈文贵一句话总结了押加的难点。“平时能吃3碗饭的,现在只能吃1-2碗,肥肉、碳酸饮料都必须戒掉。”

押加运动员欧剑江说:“刚开始当然不习惯,尤其是晚上饿了,只能喝水充饥,宵夜是万万不能吃的。”除了抵抗美食的诱惑,还必须付出大量的体能训练,一方面要增强力量,另一方面还要减小体重,对于这样的训练节奏,欧剑江表示,“必须坚持,一想到能为贵州争光,付出的这些汗水都是值得的。”

11月18日,贵州代表团已启程前往海南三亚,准备投入到真正的赛场比拼中。“平等、团结、拼搏、奋进”,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大舞台上,贵州健儿将用体育精神共同灌注民族团结之花,展示新时代贵州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