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 | 共话癌痛管理新篇章——贵州癌痛全程管理培训班圆满举办
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于癌症的任何阶段。为进一步加强省内医务工作者对癌痛全程管理的认知及实践操作能力,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疼痛科于3月28日成功举办癌痛全程管理培训班,以提升贵州省内癌痛全程管理水平,使癌痛患者得到有效镇痛,从而有尊严的活着。来自省内20多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参加培训,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刘宗旸对参训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了举办癌痛规范化管理培训班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刘宗旸
前沿分享,干货满满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陆巍深入解读了癌痛全程管理的最新理念与临床实践,提出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个体化镇痛策略,未来癌痛管理将进一步融合精准医学与数字技术(如远程滴定指导),并通过政策倾斜推动“全链条”闭环管理,最终实现从“镇痛”到“生命质量提升”的跨越。此外,癌痛全程管理正从单一镇痛向综合化、个体化、同质化方向迈进,但还需持续强化政策落地与基层实践,以惠及更广泛患者群体。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 陆巍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副主任李洪广系统讲解了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剂量调整及不良反应处理,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精准指导。强调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正从“粗放镇痛”向“精准化、低风险化”转型。通过新型药物研发、多模式策略优化及规范化管理,未来有望在保障镇痛效果的同时突破耐受性与副作用瓶颈,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持久的疼痛解决方案。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副主任 李洪广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护士长袁江南分享了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在癌痛管理中的操作要点与护理经验。PCA技术通过“按需镇痛”与持续输注的结合,为癌痛患者提供了精准、安全的解决方案。强调该应用需结合患者个体差异选择给药途径及药物,并通过精细化护理降低并发症风险。未来,随着智能化与远程管理的普及,PCA技术将进一步提升癌痛管理的可及性和有效性。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护士长 袁江南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主治医师许定虹通过解析典型病例,生动展示了癌痛全程管理规范化流程与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意义,强调了癌痛全程管理的临床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表示癌痛全程管理病例分享不仅是临床经验的总结,更是推动医学进步、政策优化和社会认知转变的“引擎”。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主治医师 许定虹
热烈讨论,智慧碰撞
讨论环节,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苍成友、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段瑞等专家,就当前临床研究新进展,结合如何将新颖的疼痛管理技术和药物整合到癌痛个体化治疗计划中,从而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意见。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 苍成友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 段瑞
携手同行,护航无痛生活
本次培训班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助力推动贵州省癌痛管理技术的规范化与同质化发展。未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将继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与全省同道携手,共同为癌痛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颁发结业证书
来源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