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为何被称为“爱乐之城”?

2025-10-24 14:09


很难想象,以“凉爽”闻名的贵阳,会摇身一变,以“爱乐之城”的身份刷爆网络。

“下个月贵阳那场演唱会,你抢到票没?”“新官宣的音乐节阵容太强了,就在贵阳!”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音乐奔赴一座城,贵阳,就是那个目的地。

石板地、古城墙,架子鼓、电吉他,贵阳的路边音乐会没有围墙、不收门票,却让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的狂欢之中。

晚上,文昌阁前,手机闪光灯像星海一样摇曳,素不相识的人们肩并肩,跟着台上乐队齐声合唱,这,只是贵阳一个普通的周末夜晚。

在贵阳,音乐,不再只是旋律,而是整座城市的发展节奏。2023年以来,贵阳的大型演出“爆发式”增长,全年近百场演唱会、音乐节在这里轮番上演,观演人次轻松突破百万。2025年上半年,贵州全省游客量和旅游花费分别增长了8.2%和10.6%,这背后,演艺经济的拉动功不可没。

现在想要在贵阳看场演出?那可真是要拼手速、凭运气!就说今年8月的一个周末,观山湖公园连续举办音乐节,一口气涌进来14万乐迷,直接拉动消费接近6个亿。五月天25周年巡演在贵阳连开三场,8万2千名外地观众专程赶来,相关消费突破4.2亿元——这哪是单纯来看演出,这分明是来参加一场全城的节日派对!

今年,贵阳原本计划办120场路边音乐会,结果呢?这个目标被轻松超越——到现在已经办了400多场,吸引了超过300万人次的观众,更有7万多名普通人,从台下走到台上,从听众变成了舞台上的主角。

如果说密集的演出和热烈的气氛,是这座“爱乐之城”的骨架;那么对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就是它独一无二的灵魂。被誉为“清泉般闪光音乐”的侗族大歌,穿越了千年时光,依然用精妙的多声部合鸣震撼着听众;高亢嘹亮的苗族飞歌翻山越岭,在城市街头收获真诚的掌声。传统和经典,永远不会被时间淹没。

你或许还不知道,贵阳“爱乐”的DNA早就刻进了每一片砖瓦里。

贵阳简称“筑”,而“筑”在西汉以前被称为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之一。

88年前,筑光音乐会开始在贵阳街头巷尾唱响抗日救亡歌曲,用音乐凝聚抗战力量。

上世纪80年代,各类音乐活动在贵阳城区、城郊频繁现身。仅1981年到1986年,贵州省文化厅与中国音乐家协会贵州分会便联合在贵阳举办了三届“苗岭之声”音乐会。同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花溪之夏音乐节”,每两年举办一届,从未间断,是在国内乃至国外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音乐盛会。

如今,贵阳路边音乐会的发展,带动贵阳音乐文化日益丰富,每年举办超过1500场音乐会、音乐剧以及Livehouse现场音乐演出。今年1月到现在,贵阳已举办94场包括摇滚、电音、美声、民族等各种主题的音乐会。

音符与山风共鸣,传统与潮流共振。贵阳,这座“爱乐之城”让每个角落都跃动着艺术脉搏,让每个人都能在星空下找到自己的节拍。音乐从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流动在贵阳街巷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