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67期 总第443期)

贵州资本市场 | 2025-04-11 09:32

一、A股回购增持力度持续加强 真金白银坚定市场信心。据《财联社》报道,4月7日-4月9日三个交易日内,114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股东提议回购公告,拟回购金额上限420.7亿元;另有68家上市公司抛出股东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上限382.36亿元。两项合计金额高达803.06亿元,较今年3月全月的199.4亿元规模激增逾三倍。

此次“回购增持潮”是政策引导与市场自发的双重共振,也是国资、民企、机构等多方力量联动的结果。在关税战的冲击之下,中国上市公司以“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资本市场长期价值逻辑未变,企业内在增长动能依然强劲。

随着财报季的推进,市场预期更多上市公司将加入回购增持行列。政策端,专项再贷款等工具有望持续加码;4月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险资入市的步伐越发加快,预计将为A股市场注入万亿级的活水;社保基金明确近期将继续增持股票,继续看好市场前景;中央汇金公司表示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二、年内已新增披露34单交易 科创板并购重组潮涌。据《证券时报》报道,“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已新推出并购交易96单,已披露的交易金额合计超过220亿元。今年以来,科创板新增披露34单并购交易,其中17单为现金重大重组及发行股份或可转债购买资产,仅3个多月便达到2024年全年同类别交易单数。

除交易数量大幅增加外,在“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的支持下,近期科创板并购重组交易也呈现出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的特点,包括更加多元的交易标的、更加市场化的估值方法、更加灵活的交易安排等。

具体来看,交易标的方面,不少前期拟IPO的企业,选择改道并购重组实现证券化;补链强链方面,“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公司已披露26单拟收购未盈利企业的交易;开拓国际市场、丰富产品结构方面,“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公司已披露15单拟收购境外企业的交易;标的估值方面,多家公司采用适应新质生产力公司发展特点的估值方法,充分体现标的公司技术创新价值。部分公司基于标的未来盈利情况设置估值调整或附加合并对价安排,有利于交易双方更好平衡风险与收益;业绩承诺安排方面,非法定业绩承诺情形下,灵活设置业绩承诺安排的交易逐渐增多。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由于其业务具有新质生产力属性,也成为成熟头部公司提质增效、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布局。

三、四川省国资委:支持监管企业和上市公司依法合规用好用足市值管理政策和工具。据《券商中国》报道,4月9日,四川省国资委印发《关于提高省属监管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指导意见》,支持监管企业和上市公司依法合规用好用足市值管理政策和工具。

《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围绕建立健全市值管理制度、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强化外部关系管理、运用有效措施等方面,支持监管企业和上市公司依法合规用好用足市值管理政策和工具。指导监管企业、上市公司树立科学市场价值观,制定务实管用的市值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案,明确责任落实机制。推动上市公司聚焦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重组优质标的,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做强做大上市公司。支持监管企业和上市公司运用增持、回购及分红促进价值实现,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重。督促监管企业、上市公司与投资者、行业分析师积极开展互动,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发声,有效传递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同时,《意见》将市值管理纳入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导监管企业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

四、宁波出台十项举措助力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近日,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0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宁波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若干举措》,提出10项具体举措,推动专利密集型产业“扩规模、强质量、优结构、提速度”。

10项举措包括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明晰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路径、强化产业发展专利导航服务、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力度、畅通专利成果转化对接渠道、健全专利密集型企业梯度培育、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服务供给、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支撑等。

宁波将发挥汽车及零部件、柔性电子、智能家电等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作用,开展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将专利导航研究成果与产业发展规划、技术研发、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融合应用。到2025年,新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40个以上,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120个以上。

同时,宁波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商标与专利的组合效应,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一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商标品牌。到2025年底,认定培育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30家,建成产业知识产权联盟10个以上。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