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增产20%的秘密——科学控旺让思南凉水井镇红薯地高产“金疙瘩”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5-07-30 09:20

当前正值红薯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保障红薯品质和产量,思南县凉水井镇各村的红薯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对红薯进行科学控旺管理,通过精细化管护为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泡木寨村的红薯种植基地,连片的红薯藤蔓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然而,藤蔓过度生长会导致养分分散,影响红薯块茎膨大。为此,种植大户代飞带领工人们抢抓农时,采取人工喷洒药物,有效控制红薯藤蔓徒长,促进养分向块茎集中。

“现在红薯藤长势太猛,正在组织工人进行控旺作业,目前已经控旺了100多亩。”代飞蹲在红薯地里,拨开茂密的藤蔓指向根部。只见拳头大小的红薯块茎被层层叠叠的藤叶覆盖,部分藤蔓已长近2米,呈现出“只长藤不结薯”的态势。

代飞是泡木寨村有名的红薯种植能手,今年共种植红薯100余亩。凭借多年种植经验,他深知科学管护的重要性。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下,他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绿色控旺方法,避免损伤藤叶,同时结合叶面肥喷施,平衡植株生长。通过控旺,预计亩产能提高20%以上。 

“今年是我第3年种植双高红薯,种植面积有160亩。周边邻居看见我这几年种植效益还可以,今年有13户农户也加入了种植‘队伍’。我们控旺严格按农技术人员指导的配比操作,每亩用药量控制在15克以内。”代飞展示着记录本,上面详细标注了用药时间、浓度和土块编号。通过分批次作业,确保红薯地在3天内完成控旺。

站在山头远眺,控旺后的红薯地呈现出整齐的“波浪纹”,藤蔓长度控制在60厘米左右,叶片厚实呈深绿色。“现在养分都集中到块茎了,预计亩产能达到6000斤以上!”代飞算起增收账,按当前市场价0.5元/斤计算,160亩可带来近50万元收入,带动周边20余名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

近年来,凉水井镇积极推广红薯标准化种植技术,通过组织培训、田间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户提升科学管护水平。代飞等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进一步激发了周边农户的种植热情。

据悉,凉水井镇2025年种植“双高”红薯2000亩,涉及14个村,预计总产量超过1200万斤,产值可达600万元。红薯已成为当地促农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

思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敏 苏畅莉